• 注册
  • -
    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振兴 > 文化遗产 正文

    实现乡村振兴,文化不可缺位

    作者:小编 时间:2020-09-27
    导读: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,也是乡村振兴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,以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,才可能造就出有底蕴、有厚度的幸福、和谐、繁荣、美丽新乡村。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,文化不可缺位。乡村振兴现实困境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,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、历史性任务,事关全国亿万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,是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总抓手,具有重大现实与
   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,也是乡村振兴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,以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,才可能造就出有底蕴、有厚度的幸福、和谐、繁荣、美丽新乡村。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,文化不可缺位。
    乡村振兴现实困境
   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,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、历史性任务,事关全国亿万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,是新时代“三农”工作总抓手,具有重大现实与历史意义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,取得了一定成效,同时也暴露出众多问题。
    首先,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,农村基础设施、村容村貌提升明显,村民的收入水平逐年增加,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将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,但当前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,闲来无事只能以打牌、聊天等形式进行消遣,精神文明生活较为空虚。
    其次,随着现代经济与资本大量进入农村,资本驱动使得急功近利成为了大部分村民的价值取向,因利益冲突导致农村社会关系紧张,讲人情、重情义的传统乡风逐渐失去地位,人际关系逐渐冷漠并疏远。
    再次,部分农村地区为发展经济、促进“一三产业融合发展”,不考虑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,不重视本底文化内涵支撑,盲目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农旅结合等业态,流于表面形式,使得产业内容同质化严重,缺少特色与吸引力。
    最后,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紧张,村民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,教育水平与专业技能普遍低下,离乡发展的青壮年在城市难以得到发展前景好的工作机会,留守妇女与老人只能从事“小而散”的低效率农业工作,乡村缺乏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,难以进行非农产业发展。
    总体来看,当前很多地方将乡村振兴的重点放在整顿村容村貌,改善交通、卫生等基础设施方面,硬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,软实力仍然落后。乡村的“样貌”变好看了,“灵魂”却相对空洞,没有将乡村振兴的“根”扎牢、“魂”升华
    文化助推乡村振兴
   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,也是乡村振兴的“根”和“魂”。习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时强调“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”。 实现乡村振兴,文化不可缺位。
    每个农村都有独特的风土民情、都有属于自身在长期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乡风民约。充分挖掘各个农村所独有的特性,通过文化加以引领和规范,为乡村振兴提供凝聚力与内在动力,提升农民素质、增强幸福感,意义重大。
    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和文化产品输入,充实村民的日常生活,激发村民热爱生活的积极性,打造积极向上的、充满正能量的农村主题生活,繁荣精神文明。
    二是以文化调节、约束和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,引导村民守望相助、诚实守信、崇德向善,助推讲人情、重情义的乡风文明,抵制歪风邪气的输入,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。
    三是发掘各村文化资源类型和历史特点,通过文化导入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久生命力,使农村地区在推动一、三产业融合发展时有更多底色,形成各地区内容不同、又独具吸引力的农村旅游产业,展现农村田园风光、村落建筑、饮食服饰、风俗习惯等,以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、以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保护。
    四是通过书籍、影像资料、新媒体等多种渠道,对村民开展知识再教育和技能再培训,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水平,满足乡村多元产业发展的需要,促进村民多路径就业,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支持。
    典型案例:北京顺义区高丽营一村的文化兴村之路
    北京顺义区高丽营一村以文化为引领,通过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要素导入,兼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,繁荣兴盛村庄文化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改善农民精神风貌,不断提高一村社会文明程度,走出了一条通过文化振兴、文化惠民推动乡村振兴的独特之路。
    (一)历史悠久古村
    高丽营一村位于顺义区高丽营镇西北与昌平区交界处,紧邻京承高速,牤牛河自村北至村南环绕而过。《顺天府志》记载:“唐驿站,高丽使丞用,形成村落。”故得名高丽营村。交通要道、军事要塞、盛清大集成为一村的历史标语,“古驿、古水、古路、古迹”等众多历史遗址和文化传承,滋润了世代村民。
    全村现有426户、1500人,村域总面积3347亩、耕地1734亩。近年来,一村坚持以文化振兴为引领,着力营造良好村风民风,切实为百姓办实事,先后获得“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”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”“北京最美的乡村”“北京郊区生态村”“北京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”“首都绿色村庄”“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” “北京市先进村民委员会”等荣誉称号。
    (二)文化振兴措施
    新时代的一村村民,在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走向富裕之后,开始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生活、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。通过文化导入,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一把抓,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丰富群众精神食粮,提升群众幸福指数。
    1、加大文化设施投入
    高丽营一村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中,兴建文化活动场所、用好用活文化旧址等资源,搭建起较为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阵地。
   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设有乡情村史陈列馆、图书馆、党员活动室、老人家食堂、儿童之家、妇女之家、文化大舞台等场所,是村民开展常态化文化活动最集中的场所,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,同时承载着文化驿站、老年驿站、党群活动站、志愿者服务站等功能。


    打赏

    取消

    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    扫码支持
    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   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    网友评论:

    推荐使用友言、多说、畅言(需备案后使用)等社会化评论插件

    关于我们 | 服务协议 | 网站声明 | 广告报价 | 合作洽谈 | 联系我们 | 在线投稿
    Copyright © 2023 山西乡村振兴网 版权所有
    晋ICP备19003068号-3
    Top